來源:杜和亮 BDF
最近這幾年好像每個品牌都在做這樣一個單品-精華,無論是經典的歐美品牌還是本土國內品牌,都在做精華,而精華這個單品其實在數年前就已經存在,但其熱度卻是在這幾年爆發,有消費升級的存在助推,當然也有“兩個小瓶子”的引導,如今這兩個小瓶子已然成為其品牌的現金流!這不,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馬上就要來了,幾天前關于美妝精華的預售,使得一個單品-小棕瓶火了一把,看看這驕人甚至讓無數品牌羨慕的業績吧!
后來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又給出了大膽的預測:“預售達到5億,預估雙十一當天會有15億的銷售額!”15億呀,一個品牌的單品!這里面有太多的話題要說了...,不過這些不是我今天要探討的內容,今天我來說說另一款精華。在國際精華品牌單品中,除了小棕瓶和小黑瓶打的熱火朝天,另一個單品“資生堂紅妍肌活精華露”業內稱“紅腰子精華”,也是精華江湖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目前其官網售價860元/50ml,記得2015年的時候,市場部要做這款產品,我去商場去買這款產品,當時買了30ml的500多塊錢,當時覺得有這么神奇嗎,還這么貴?買來看過其配方成分,一臉的不屑,滿眼的硅,聚二甲基硅氧烷、PEG-10 聚二甲基硅氧烷、PEG/PPG-19/19 聚二甲基硅氧烷。而且再看其它成分,除了保濕劑就是保濕劑,后面幾個看似高級的植物提取物,其含量還很存疑外,真的沒什么了,就這樣的價格賣到這么貴,簡直不能理解!
但是隨著不斷的構思配方與調整,加上當時還在技術攻堅資生堂的防曬產品-ANESSA金瓶,不斷會體會到資生堂的技術絕不能僅僅從成分表去理解,任何一個成分的背后有其技術含量,而對于化妝品配方師來說,作用的往往都是組合物,但拎出來看一無是處,組合起來就真的很“傲嬌”。有了這樣的一個清晰的認知,那么我們再來仔細拆解這款傲嬌精華的奧秘吧。
對于新款的升級產品,還是那句話,大家可以去CFDA的官網去查,如果你是一位技術人員,這里不建議去美麗修行看成分,它的排序對你是誤導的。
首先排位第一的是水,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
第二位是變形乙醇,這個原料排位第二卻是讓我吃驚,為什么呢,因為首先在其宣稱中有一條“修復肌膚損傷”,大家想想損傷的肌膚都是哪一類呢,就是肌膚屏障不完整的肌膚,可能是因為曬傷、皮損或過敏引起的肌膚問題,然而這么高含量的乙醇,通常來看,乙醇的刺激性恰恰會加重皮損帶來的痛感,消費者反而會不適的,況且現在敏感肌膚人群大量增加,所以消費者對其也會有很多負面的評價。其實,我們再來看這個宣稱,我倒覺得它不是為了解決你是敏感肌膚緊膚的敏感問題,而是你之前是一個屏障完好的肌膚,因為曬傷或痘痘或生活不規律或飲食的問題,出現了肌膚損傷,然后用上這個產品,可以幫你改善,重建皮膚屏障的。要說乙醇,還真是日本的大愛,你會發現資生堂的很多產品或是很多不同品類都有乙醇的身影而且含量都不低,而且日本的敏感肌膚人群也是每年上升,對于這樣的一款精心打造的精華,怎么會無視這些呢。其實,有關敏感肌膚的話題,我們以后有機會再探討下。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對比2015版的配方,會發現,當時的乙醇含量還是比較低的,可是經過幾年后的新版配方,乙醇的含量卻有了很大提升,那么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提高功效!乙醇在配方中起到提升膚感輕質的同時在這里其實是和后面的幾個原料作為一個組合的促滲技術加強功效成分的作用的發揮的。
排名第三、四的是甘油和丁二醇,甘油的保濕作用大家毋庸置疑了,迄今為止它還是最好的基礎保濕劑之一,有人會說,它是從皮膚下層吸取水分的,不好,我倒覺得大可不必,皮膚的知識告訴我們,皮膚越往深層,水分含量越高,但是下層的水分哪里來的,是你的體內產生的,那么是不是可以通過及時補充水分就很容易保持體內的水分充足呢,這個如果有皮膚科的醫生,可以來回答下。對于丁二醇當然也是多元醇類保濕劑,就不多說了。
第五的是PEG/PPG-17/4 二甲基醚,資生堂對這個原料的應用也很普遍,在其洗去型產品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原料,比如在CPB皂基潔面產品中,改善膚感,由其聚合的PEG/PPG的數量會呈現一些不同的作用,親水親油性會有不同,其實這里它除了帶來滑爽不粘膩的膚感外,是配合乙醇的促滲組合之一。
第六、七、八分別是甘油三(乙基已酸)酯、環己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他們是本配方中的主要油脂組合,甘油三酯是屬于極性油脂,在這里也有一定促進活性物起效的作用,配合兩個輕質的硅氧烷,達到滋潤不油膩并且硅滑般的膚感,這里也可以大致判斷他們的總含量并不高,因為后面可以看到整個配方沒有傳統的乳化劑,是依靠兩個高分子達到穩定乳化的。
排名第九的是苯氧乙醇,當看到它的時候,就知道成分已經排到防腐劑了,而后面還有好多原料,如果用成分看功效的話,你一定覺得這個產品沒價值。我認為恰是后面的幾個原料是資生堂的強大基礎研究的體現。
排名第十的是聚乙二醇-14M,這也是一個高分子化合物,聚乙二醇可根據其聚合度和分子量會有一系列的家族產物,在潔面產品中我使用過這個14M,它整體上最泡沫的豐富度很有幫助,在這里其親水性并不高,對整個配方有一定懸浮穩定作用,和皮膚成膜作用,并且你會看到后面和硅石和丁羥甲苯是在一起作為一個原料添加的,硅石的作用我們已經很熟悉了,總上可以判定,硅石作為膚感的調節劑和些許磨砂作用,而14M就像似一張網,牢固的將硅石支撐起來,在皮膚上形成一層膜。
排位十一的是個重要組分,丙烯酰二甲基?;撬徜@/C22醇聚醚-25 甲基丙烯酸酯交聯聚合物,該高分子就是整個配方重要的骨架穩定成分,依靠其疏水性的烷基在穩定配方的同時可以乳化少量的油脂。
排位十二為海藻糖,保濕劑一枚,有人說是資生堂研究的小分子海藻糖,其保濕效果更好,我認為,或許吧,但是真正的技術不是這里。
再看十三位成分是一個組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異鯨蠟醇聚醚-10,可以說這也是保濕劑,水溶性油脂保濕劑,其實我認為這個原料有些多余。
后面就看到了 丁二醇提的甘牛至葉提取物、蓮胚芽提取物、銀杏葉提取物,對于目前這些植物提取物,我相信這里一定有其功效的存在而不僅僅是作為宣稱,之前都覺得植物提取物都是意思一下。技術和競爭發展到今天,品質優良,功效清晰的植物提取已經存在,并且在我們國內的原料商中已經看到了高品質的該類原料,已經定位部位和目標成分了,并且非常清晰的標出ppm級別的含量,非常欣慰。
第十七是PEG/PPG-17/4 二甲基醚這個是不是和第五位的原料很形似,我判斷它們就是整個促滲組合的原料。
排名第十八位是丙烯酸酯類/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聯聚合物,這是一個高分子卡波姆類的增稠劑,帶有烷基的部分,具有一定的乳化穩定作用,其實這個原料剛看到的時候有些和前面的穩定劑重合,基于經驗,油脂不大的情況下,只用前面的穩定劑是完全沒問題的,并且后面你還要添加氫氧化鉀去中和,況且對于這個800多的精華,消費者是不喜歡看到氫氧化鉀的,但是后面看整個配方就知道,雖然油脂不多,但是整個體系都在為一個目的:提高功效,強力促滲組合??吹礁吆康囊掖己蚉EG/PPG類原料,它們都有破壞高分子穩定的作用,小則降低粘度,大則分層不穩定。所以這里要添加卡波姆。
第十九位就看到了生育酚乙酸酯,這個成分就是屬于維生素類活性物,也是功效直接和經得起驗證的原料,其作用目前也人人盡知了(感謝科學護膚公眾號的普及)。
再往后就是一個突厥薔薇花水,可能是精露也或是高萃取技術,但是我認為在這里很可能是其香氣,配合香精,使得整個配方更加的高級。
二十一位看到了香精,隨后是氫氧化劑作為中和劑。
緊接后面是螯合劑,再往后就是月桂基甜菜堿,這個原料很有意思,其含量應該是比較低了,它也是一個保濕劑,而且進行了月桂基取代,作用上會使得其保濕作用更好,對于它在這里的目的,還沒有看到它存在的價值。
后面還有歐百里香提取物、紫蘇提取物、赤芝莖提取物、香根鳶尾根提取物,對于這幾個提取物,我覺得概念的成分的比較多,而前面出現植物提取才是真的有料。
好了最后說一個壓軸的原料,也是整個配方的主角:羧甲基B-葡聚糖鈉。關于這個原料的功效,國內的供應商已經有完整的資料或是去百度都可以清晰的建立對其認知,它就是那種不用添加很多就可以起效明顯的原料,如果故事到這里,那不足以說明資生堂的技術優勢,關鍵在于其組方的促滲和復配機制。正如產品所宣稱:煥活肌膚,修護肌膚損傷,抵御內外壓力,維穩強韌肌礎,肌膚細膩、彈潤、光采。都是這個原料的在起作用,上面的其它都是來輔助它的功效最大化實現。
總結,整個配方都是以功效最大化為最終目的,技術配合了多種的促滲組合,膚感上以清爽滋潤不粘膩為追求點。目前還沒有看到資生堂該項技術的專利和文章,后續有機會再與大家呈現!
?